保险业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财经眼)

发布时间:2024-04-28 04:49:49 来源: sp20240428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保险业持续回归保障本源,积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社会民生的保障力度,在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发展。

  聚焦重点领域,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顺利完成商业首航……一颗颗工业“明珠”频频亮相,令人倍感振奋。

  大型客机、邮轮等的研制,工程繁复,极具挑战,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在装备制造领域的综合实力。同时也需要一系列现代服务配套支持,其中,保险服务为这些大国重器从研发到投产运行提供全面风险管理。

  “中国人保与中国商飞深入合作,先后独家或首席承保了制造商综合保险、航空产品责任险、试飞险等,全力服务保障国产大飞机从研制、生产到交付的全过程。”中国人保集团战略部有关负责人张宝辉说。

  越是技术前沿,不确定性越大,对分散风险提出更高需求。中再产险副总经理王忠曜说,该公司持续支持C919国产大飞机、蛟龙一号、国产卫星等大国重器建设,目前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000亿元。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大国重器研发制造为牵引,能够有力带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保险业应持续做好相关服务,支持一系列大国重器研制、生产和使用,并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

  缓释客户“首发”重大设备装备使用风险,助力自主创新产品走向市场,成为保险创新的着力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首版次软件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等不断落地应用,为激发创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持。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走自主创新路子,一批创新性强、“科技味儿”浓的有色金属、钢铁材料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重庆市保险机构在相关政策引导下,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保险服务。

  “为助力国产新设备、新材料落地推广,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出台首台(套)目录和保险风险补偿机制,推动保险机构组建专业团队优化保险产品方案,提供设备材料发生事故后的损失赔偿,降低客户使用风险,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市场效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聚焦“明珠”,点亮“繁星”。张宝辉介绍,中国人保对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园区定制保险综合服务方案,2023年前11月,共为13.2万家园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2.7万亿元。此外,截至2023年11月末,该公司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投资规模超2400亿元。

  中国信保业务管理部总经理杨明刚说,该公司积极打造特色产业链服务支持体系。2023年1—11月,累计承保电子信息、家电、整车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和现代农业等7条产业链出口3329亿美元、国内贸易2657亿元,占公司业务比重近50%,有效助力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畅通。

  助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民生保障是保险业重要功能。近年来,保险机构在助力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等方面主动作为,不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上海市宝山区29岁的张女士不久前开立了商业养老金账户,并选购养老保险产品。“我正处于职业上升期,想提前储备养老资金,但也要保证一定资金流动性。我了解到商业养老金的双账户结构能够兼顾长期保障和流动性需求,而且缴费灵活,投保门槛低,符合我这样的年轻人需求。”

  作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于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江苏等10个省(市)率先开展。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试点一年来,该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存量规模79亿元,有效账户数34万户。

  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1000亿元,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持续增加,具有养老属性的商业保险业务累计积累责任准备金超6万亿元……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规范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百姓增厚养老“钱袋子”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保险业积极发展长护险服务,改善失能老人生活状况,缓解家庭照护负担。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国栋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目前在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69个,覆盖3500多万人。该公司在成都的抽样调查显示,长护险服务让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降低了44.3%。从全国看,截至2022年底,长护险参保人数已达1.69亿人。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给人民群众人身、财产造成损失。如何更好应对巨灾风险,增强城市韧性,成为保险业重要课题。

  王忠曜介绍,中再产险积极发展巨灾保险,在多个省份率先开展巨灾保险试点业务,年均承担国内地震风险总累计责任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洪水台风总累计责任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此外,自2018年以来,中再产险先后发布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台风、洪涝巨灾模型,为保险再保险业深度融入社会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提供重要抓手。

  “去年,‘苏拉’‘海葵’等台风对我国部分地区造成影响,中再产险迅速赔付相关地方政府超过2亿元,支持灾害救助,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及灾后恢复重建。”王忠曜说。

  “有序推广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逐步扩大地方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范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模型,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技术支持,提升灾害管理水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说。

  迎来新发展空间,不断推动服务“延链”

  专家认为,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保险业也将迎来新发展空间、增强新发展动能。保险行业应锚定重点服务领域、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不断提升保险业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

  深化保险“延链”,不断拓展服务内容。

  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去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引导行业更好满足社会公众风险减量服务需求,着力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重大风险损害。

  “实现大灾之后无大损,是我们希望通过风险减量服务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非常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人保将持续创新‘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商业模式,更好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张宝辉说。

  “中再产险将加大对大国重器的保障,提升对重点工程、重点科研成果、重点科技突破等领域支持力度,加速推进‘保险+风险管理+服务’的网络安全保险模式推广落地。”王忠曜说。

  “在养老金融方面,我们将不断深化保险产品与服务的融合,深度参与和整合养老产业链,通过大病保险、普惠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改革创新,深入推动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打造‘产品—服务—支付’闭环,提供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健康管理配套服务,切实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赵国栋说。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持续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未来,中国保险业在跨境保险需求、境内外保险市场联动等方面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保险机构应持续加强行业跨境协同,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中国信保持续加大对新能源等绿色产业以及养老、医疗、健康等相关领域‘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强化对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项目的资源倾斜,优先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同时发挥保险业长期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杨明刚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2日 1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